找到相关内容126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寺庙观庵区别几何?

    事务的叫庙祝。而观则是属于道教的,供奉的是仙,主持道观事务的叫道士。寺庵里的佛,是超然世外的。而庙中的神,则是人的偶像化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2968068.html
  • 天台智者大师观心诵经法

    彼岸。名第一义空平等大慧。是名念经正观。三世诸佛无不从此而生。信者可施无问莫说。第三流通者。若自调自度不名为慈。见苦不救不名为悲。既修正观现前。复应庄严法界所念经竟。出观之后以此道观功德已登正觉之者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170496.html
  • 是宽恕还是感恩

    自号“常惭愧”,他有一句名言:“众人皆是菩萨,唯我一人是凡夫”。 近代,还有一个奇人王凤仪,现在寺院里印他的文章,道观里有他的语录。王凤仪与人交往之道就是善于发现他人优点,无论什么样的人,他都能发现他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2275511.html
  • “天台山佛道音乐会”在浙江省音乐厅举行(图)

    教南宗洞经音乐”是在中国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的诵经音乐基础上,发展而成的道观音乐。二者在我国民族的宗教史上、民族音乐史上和对外的文化交流史上,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,分别被列入省级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(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资讯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6/16033683323.html
  • 天台山道教组织的兴衰及其原因剖析

    。得开上清派天台道宗,百余年间绵延不绝。这个时期,天台道观不计其数,著名的有桐柏观、元明观、白云寿昌观、昭庆院、洞天宫、法莲院、圣寿院等,有千僧万道的规模。   宋时,张伯端号紫阳,撰内丹著作《悟真...,活动一度终止。   二、原因剖析。   第一、道观代表—桐柏宫的沉没是天台山道教衰落的主要原因。   从天台道观领头羊的桐柏宫看,它创立于吴赤乌元年(公元238年),中间历经了“肇于周,灵于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34283417.html
  • 茶缘·佛缘·养身

    screen.width-333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333">   寺庙与道观多藏于青山或密林中,与大自然息息相通,去追溯生命的本源。山高水好产新茶,便有所谓“寺必有茶,僧必善茗”的说法,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僧人对茶的研究和酷爱。   我国最早种植茶树是在西汉时期四川蒙山甘露寺的僧人吴理真,他将七棵茶树植于清峰,被当地人称为仙茶。这七棵树具有蒙山雾岚的灵气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0114785231.html
  • 厦门宗教概述

      厦门宗教概述   佛教于隋代传入同安,唐大中年间(842-857年)传入厦门岛。道教于唐中叶在同安首建道观,明初在厦门岛内建城隍庙,在传播过程中显示出道教俗神化与民间杂神崇拜混杂的特点。天主教于明崇祯年间进入厦门。基督教于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传入厦门。清代中叶,随着迁入厦门岛的穆斯林人口的增长,伊斯兰教也传入厦门。   厦门解放后,人民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,组织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44286661.html
  • 泰山:平公勤迹碑

    。   【说明】   此碑在灵岩寺,元大德十年(公元1306年)立。碑高79厘米,宽86厘米。刻文25行,满行24字,凡485字,字径2.6厘米,正书。所谓管勾,即僧职,与道观的提点相似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5889865.html
  • 广东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修订座谈会在光孝寺召开

    省天主教爱国会吕国存副主席、省基督教协会会长梁明等宗教界代表以及来自黄大仙祠、圆玄道观、沙面教堂等宗教道场的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。 会上,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、华侨民族宗教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座谈会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资讯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0/18141392908.html
  • 论《坛经》思想对般若与佛性的会通

    学以非有非无的中道观来阐释佛性,将实相无相与心性本净相结合。佛性不二,心性不二,自心不二;般若是即有即无、非有非无的不二之智,因此,般若与佛性也是不二,它们体用一如地融会于当下一心而成为顿悟成佛的重要...起来,并发展为非有非无的中道观。中观思想经罗什系统介绍进中国并由其弟子发扬光大。惠能禅学思想不仅继承了传统般若学的性空观,真俗二谛观,而且把非有非无的中道观贯切于整个《坛经》立论之中。佛性论一般归于有...

    戴传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91459097.html